
_ 打造精致時尚衣裝品牌
男裝一直在化繁為簡 百年前的男人其實更花哨
- 分類:行業資訊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1-10-28 22:50
- 訪問量:
【概要描述】界面以往的稿子里,我們講了粉色、吸煙裝、褲裝等等和女人的關系,在服飾的演變中,女權主義的抬頭曾經推動許多男性元素滲入到女裝的設計之中。
男裝一直在化繁為簡 百年前的男人其實更花哨
【概要描述】界面以往的稿子里,我們講了粉色、吸煙裝、褲裝等等和女人的關系,在服飾的演變中,女權主義的抬頭曾經推動許多男性元素滲入到女裝的設計之中。
- 分類:行業資訊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1-10-28 22:50
- 訪問量:
界面以往的稿子里,我們講了粉色、吸煙裝、褲裝等等和女人的關系,在服飾的演變中,女權主義的抬頭曾經推動許多男性元素滲入到女裝的設計之中。
那么男裝的演變又是如何呢?今天我們來說說這個話題。
在動物界,都是雄性更愛美。但人類卻相反,如今,無論是走在街道上還是進入購物商場,都會發現女人穿得更花樣百出。而男人呢,總也逃不出西服、運動裝、夾克幾種,穿著裙子和大花外套走在街上的畢竟是少數,還會被人指指點點。
但其實男裝并不是一開始就如此無趣。在中世紀時期,男裝是極富女性魅力的。在許多來自中世紀的畫作里,??匆姶髦刈用?、穿著紅色罩衫、穿綁腿褲的男人,戰士身上的鎧甲也極其復雜,有鉚釘、有刺繡、有金屬雕花的扣子,還有毛、皮革和棉布各種材質的拼接。男人也愛穿刺繡裙子、佩戴絲巾、腰封等配飾,還有泡泡袖。
路易十三就是個喜歡華麗風和化妝的男人,于是他的做派影響了宮廷。在那個以宗教為主導的年代,教堂的富麗堂皇和街道上的行人也相映成輝,明艷和富貴是審美標準。不僅是女人,男人也需要穿金戴銀。
眾所周知,絲襪和高跟鞋也來源于法國的宮廷,因為法國人民有一個愛跳芭蕾的皇上,是他發明了這一切。到了路易十五時期,男人都是帶著金色假發、拿著手杖、衣服上鑲有荷葉邊和花朵刺繡、耳環鉆戒樣樣都來,最好頭上再插根羽毛,那才堪稱完美。
這一風潮,曾被熱評為“法蘭西畸形”。具體的形象,可以參考洛可可,等于說你把蘿莉的衣服統統拿給男人穿,而且男人更浮夸就對了。
服飾只是社會文化中的一部分。繁復和精美,是路易十五年代的主要文化風格。當時涌現起來的藝術家,比如以夜曲著稱的莫扎特,追求的都是一種優雅、散漫但又及其井然有序的概念。我們都知道極簡風是很難設計的,但其實繁復也不容易,如何將不同的元素和諧地擺在一起,正需要超強的整合能力,可以想象,那時候的男人穿一次衣服,得照多長時間的鏡子。
事實上,和男性的華麗服飾相稱的,也同樣是女性思想的開放。文明的繁盛很有趣,它往往是男人、女人的共同繁盛,在法蘭西,女人們也曾經將坦胸露乳和身體豐腴視作美麗。站在浮夸男人旁邊的,絕不會是一個灰頭土臉的女人。一個社會心理分析學家 John Carl Flugel 曾提出過一個學術概念,叫做 “the Great Masculine Renunciation”,翻譯過來大體是“拋棄男權”的意思,形容的正是這個時期接受女性化的男人們。
但和女性不同的是,生理差別和社會分工的差異致使古代的男性一直承擔更多的經濟責任。而經濟利益也是攪動歷史最核心的東西,因此,我們可以推斷在推動男裝變化的原因里,戰爭和革命是最最主要的。
在18世紀末期到19世紀之時,歐洲的戰爭不斷,你也許會嗔怪羅伯斯庇爾將革命理想變為了真刀真槍,但真相是,動亂真的褪去了18世紀男性衣著上的繁復層次,也掃清一切配飾。文明用激進的方式宣告:是條漢子,就穿方便的軍裝。
參照標準,《亂世佳人》中克拉克·蓋博的形象,無英武二字不能形容。
只是軍裝也不再是曾經冷兵器時代的那樣花哨了,它除了黑色就是藏藍色,除了純色就是條紋,沒有太多選擇。整齊劃一的軍隊在權力重塑的年代,變成了欠缺個性的蕓蕓眾生。忽視個體、重視團隊,歐洲也曾有過那樣的精神階段。
真男人都穿得越來越簡單,不然就說明你沒有為國奮斗的覺悟。那么男人對美衣的需求如何得到排解呢?
可憐的戲子接過了“美”的接力棒。在那個時期,最好看的男裝都在馬戲團的演員們身上,年輕男孩們穿著舊時代王公貴族的華服,用拙劣的金銀飾品相配,來掩蓋整個100年都忽視服飾的短板。
來到20世紀,男裝的再一次大的變革又是因為一戰和二戰的爆發。戰爭結束后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西方涌現出了許多流行現象,男裝因數不清的政治運動和年輕人的“反叛”思潮而擁有了一次有趣的革新。
Mods這個詞,如果你是一個如今酷愛 Vintage 的女孩或小伙,一定聽過吧。Mods 是上世紀60年代最突出的文化標簽,曾是英國皇家空軍的標志,后來許多戰后的英國年輕人把Mods的標志戴在身上。Mods族,是有著英倫情懷的街頭裝扮,說白了,就是軍用和現代休閑的結合體。
Mods,象征著戰爭的勝利,象征著自由意志的崛起,象征著現代主義真真切切的來到。但敏感的人們也能從中讀到一種無奈:戰爭是嚴酷的,為何我們還要一遍一遍地提醒自己軍人的樣子?因為二戰后,大不列顛的實力遠不如前,蘇聯和美國才是新的世界霸主,英國男人的不甘心不得不尋找地方發泄,而時尚,包容了這種“鴕鳥心態”。
而近年來,我們在時裝周上重新看到了“男裝女性化”的趨勢。比如 J.W.Anderson 、Craig Green 就都很典型,在他們的設計里,紗、花紋皮草、飄帶都是女性服飾的標準元素。而一些設計師還直接采用中世界的剪裁方式,復興繁復的男裝款式。這意味著并不是男性天生愛簡約,他們也愛美。
男裝女性化的回歸,和我們處于和平年代已經超過50年不無關系。正如五百年前的法蘭西,男女裝并未有太大的差別,在每一個盛世和安穩的時間節點,性別的差異都會降到相對較低的位置,而這兩年盛行的“性冷淡風”和“中性風”無疑都是相應的社會映射罷了。
最后,讓我們來放一下腦洞。仔細一想,中國的男性服飾(拋開野人時期不算)也遵循著相同的“一路化繁為簡”的路徑,服飾在人類的發展史上具有共通性。正所謂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漢代,好浮夸哦。
唐代,高貴而霸氣。
宋代,層次簡單不少了,但戎裝還是很精致的,還有磚紅色和十字扣。
清代,面料不錯,但剪裁已經非常接近現代了。
現在,由于中國文化對整個東亞的服飾影響頗大,暫且放上國民新一代老公照,可以看到男人的穿著更簡單了。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